11家停业整顿!“剧本杀”背后隐患重重,上海警
时间:2021-08-27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周末约个“剧本杀”
或者“密室逃脱”?
近两年来,
“剧本杀”或者“密室逃脱”
这类沉浸式游戏受到年轻群体
特别是大学生和年轻白领的青睐,
成为“社交新宠”。
“剧本杀”是一种以剧本故事为核心,玩家分别扮演不同角色的推理解谜类互动游戏, 而“密室逃脱”则为在一封闭空间内,由玩家通过合作完成解谜、探案,最终达到脱离密室这一目的的休闲娱乐游戏。在封闭场所内进行互动娱乐,这两类游戏虽然新鲜刺激,却暗藏不少安全隐患。
例如,密室空间狭小、密闭,易起火但排烟困难,灾情也难以控制。游戏环节涉及使用火柴、 蜡烛等火源,用“ 冷烟花”烘托气氛,场景布局又多为易燃可燃物,加之密室场所通道复杂狭小,暗门较多,如果发生火灾等突发情况,装饰材料燃烧会释放大量有毒烟气,易造成烧伤或浓烟窒息死亡。
在上海,全市范围内相关场所有400余家,多集中在中心城区及高校集中区域,且门店数量呈继续上升趋势。
记者随意点开一个团购类app,搜索密室逃脱,将地址定位在徐家汇,发现仅这附近就有25家门店正在经营。从经营处所看,大部分“剧本杀”“密室逃脱”开设在商住两用房内,少部分开设在别墅、公寓以及综合性商场内。从经营时间看,多为下午1时至次日凌晨2时,“剧本杀”每场一般需用时2至6小时,超长剧本可达10余小时,“密室逃脱”则一般在2小时以内,两者每场玩家为5至10人。
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结合“动态隐患清零”工作,组织全市治安部门开展全面走访排查,即时整改安全隐患,同时积极会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研究提出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新业态场所安全。
治安总队治安管理处二大队副大队长顾梅妮介绍,从实际情况看,由于实景剧本需要对经营场地进行实景装修和道具布置,道具质量、装修材料以及密闭环境的安全防护等都易产生消防安全隐患。在实地检查中,民警也发现相关场所存在疏散指示标志未保持完好有效或安装位置不合规、无应急照明设施、灭火器数量配置不够、疏散通道堆物或封闭等安全隐患。
对此,辖区公安机关督促场所经营者即时落实整改措施、补齐相关设备,共消除安全隐患130余处,对11家存在较大隐患、短期内无法整改的,责令其停业整顿。
其中,长宁公安分局对辖区10余家“密室逃脱”类场所开展多轮排查和专项整治行动,梳理安全隐患,逐一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同时,依托“一网统管”平台,与区政府其他部门建立信息通报和联合检查机制,联合消防、卫健等部门开展精准性检查。对于可能隐藏在居民区内的密室逃脱类场所,会同消防部门、属地街镇建立主动发现和监督机制,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堵住隐患漏洞。
虹口公安分局对辖区“剧本杀”等新业态经营场所开展集中排查整治行动,逐一上门开展检查和法律告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督促场所经营者落实整改、补齐设备,共排查相关场所20余家、发现问题隐患10余条,已全部整改清零。同时,将此类新业态场所纳入派出所日常管理范畴,及时发现新开业场所,实行“一店一档”,经常“回头看”,确保隐患动态清零。
下一步,上海警方将继续做好“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新业态的“动态隐患清零”工作,深入商住两用楼、公寓、商场等部位加大排查力度,持续滚动排摸问题隐患。建立公安、文旅、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检查执法机制,对场所中的治安、消防、防疫等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对涉及违法的,依法予以处罚。同时,积极对接文旅、新闻出版、市场监管等部门,研商长效管理办法,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相关案件:
女孩玩“剧本杀”入套
在一场“剧本杀”游戏中,女孩小吴结识了一名“热心大哥”,她就此将这名“热心大哥”王某当作了“朋友”,不想对方其实是有备而来,其目的就是为了骗取那些单纯不设防的女孩。
近日,经徐汇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徐汇区人民法院依法以诈骗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3年1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抱病”帮忙的“热心大哥”
今年2月17日,小吴在一次“剧本杀”游戏中结识了王某,两人互加了
次月,小吴看中一套房子后,王某介绍说月租金只要3000元,但需要先付三个月的房租以及一个月的押金,由他代为转交。由于是在王某的帮助下才看到满意的房子,小吴自然对他深信不疑,就在3月9日转给他12000元租房款。
然而就在这“你来我往”之间,有一天,王某突然告知小吴,自己得了癌症,因为动手术需要钱,自己很是苦恼。心善的小吴虽然手头也有点拮据,但想着“大哥”为了自己租房的事宜热心帮忙在先,还是在当下即转给了王某3000元。王某推辞了一番后,小吴又转了3000元给他,王某就收下了。
之后,小吴就向王某推荐的所谓“房产中介”询问租房情况。“房产中介”说已经和王某对接了,很快就能入住,还证实王某最近住院了。然而,当小吴询问王某什么时候能搬进去时,就再也没收到王某和“房产中介”的回音,小吴这时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立马向警方报案。
王某到案后向检察官交代,他在收到12000元租房款后,其实并没有按照承诺把钱转给房产中介,而是把自己另一个
谎言百出的情感骗子
在办案过程中,检察官敏锐地发现,被王某诈骗的被害人可能不止一个,于是建议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果不其然,除了小吴以外,王某之前还诈骗过另外两名女孩。
2019年的夏天,王某在老家认识了女孩小王,二人很快发展为情侣关系。有一天,王某对小王说,他雇佣开运输车辆的司机撞人了,需要花钱摆平纠纷,希望小王能借20000元给他救急。小王虽然从未实际确认过王某是否真的在做货运生意,但出于对男朋友的信任,还是转给了他13000元。过了10多天,王某当面还了小王3000元,剩余10000元就没有下文了。
之后,王某还以货运生意需要和家人住院等借口,骗小王转账20000元。由于王某迟迟不还钱,小王便向其催讨。王某此时翻了脸,不仅不还钱,反而指责小王“背叛”自己。2020年元旦后,王某干脆断绝和小王的联系,拒绝回应小王的还款要求。
无独有偶,2019年年底,王某认识了女孩小黄,同样与其发展为恋爱关系。12月某日,王某告诉小黄一个“赚钱秘诀”,如果按照他的方法操作,可以让小黄轻轻松松就赚到钱。随后,他发送一个所谓的“超市”二维码给小黄,称只要小黄扫这个二维码扫5次,每次转给“超市”2000元。最后“超市”会把10000元还给小黄,还会返利1000元。
小黄有些犹豫,但王某声称他只是刷个业绩,只要过一下程序,走一遍流水就可以,挣的钱全部给小黄。出于帮助男友刷业绩的心理,小黄还是照做了。但事后,王某不仅没给小黄1000元利润,连本金10000元也没归还。之后王某和小黄的联系越来越少,直到彻底失联。
经审查,王某和小王、小黄谈恋爱时根本没有工作,还欠了亲友们不少钱没有归还。其所谓的开货车、刷业绩等借钱、转钱事由均为子虚乌有,两位女孩共计被骗走40000元。在认识小吴后,王某又虚构了代交房租、凑手术费的事实,骗得小吴18000元。王某所骗得的58000元均用于偿还债务和个人挥霍。
经上海徐汇检察院提起公诉,上海徐汇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并做出如上判决。
检察官说法
从一场剧本杀或一场恋爱作为故事的开端,是本案被告人王某实施诈骗的惯用伎俩。本案中,被害人小吴的单纯、善良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被害人小王、小黄过于轻信“男友”,最终导致她们个人财产蒙受损失。
检察官在这里提醒大家,如今的诈骗套路众多,就如本案中的王某一样,诈骗手法已经达到“千谎百计”的程度,让人防不胜防。随着“剧本杀”、密室、桌游等新型社交形式的风靡,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圈也不断扩大。大家在交友过程中一定要谨慎,不要认为诈骗案件离自己很遥远,对于只有几面之缘的陌生人切勿轻信,即使是有一定熟识度的人,也切莫掉以轻心,涉世未深的年轻女性也要小心提防,不要落入不法分子的情感陷阱。涉及钱财交易时,要三思而后行,应当仔细核实身份和事由,留存借条、聊天记录、转账凭据等证据。一旦意识到自己有可能被骗,务必第一时间向警方报案寻求帮助!
作者 | 季张颖 翟梦丽 邱恒元 俞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