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办公室:到2022年,将建成10个神话,免费观
时间:2019-11-27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感受到中国经济的真实温度,见证梦想时代的进步。谁代表着2019年商界最强大的推动力?点击投票,选出2019年经济年度十大人物。[我想投票]。
资料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一位记者张蕊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意见建议到2022年建设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稳定和保证粮食生产能力超过1万亿斤;到2035年,通过不断改造和升级,将进一步增加全国高标准农田的数量。
11月25日,国家新办公室定期就意见举行政策通报会。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副部长于新荣指出,随着中国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口众多、土地少、耕地面积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要集约高效利用耕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粮食配给绝对安全,紧紧抓住饭碗。
图片来源:新华社
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管理体系
余欣荣说,从各地的实践来看,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防灾减灾能力弱的情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现阶段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存在着基础无数、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意见要求建立新的集中高效的管理体制,明确五统一,即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统一入库。同时,允许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的标准。明确加强资金投入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耕地建设投资稳定增长机制。实行中央统筹、省统筹、市县统筹、群众参与的耕地建设机制。
2022年,全国将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这实际上是粮食安全的一个主要问题。余欣荣说:洪范八正是政府首脑,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是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保证粮食生产能力的可及性。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仅可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
据估计,项目区建成后,耕地质量总体上提高了1~2级,粮食生产能力平均提高了10%~20%,平均每亩粮食产量增加了100公斤。在气象灾害严重的年份,项目区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水平明显高于非项目区。
他强调,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预计到2022年,全国将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能力稳定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0%左右,将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
此外,意见还从加强建设后管理和保护、严格控制和利用、支持重点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生产竣工后的高标准农田集中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保护和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的政策要求。
鼓励和引导多渠道投资
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大规模开展,建设难度和建设成本不断增加,迫切需要保证建设资金。
在这方面,意见专门设立了一章,明确加强财政投资和机制创新,包括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保障财政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和窥探作用,以投资补贴、奖励替代补贴、金融贴现率等多种方式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
财政部农业和农村事务司司长徐刘庆说,搞好财政安全是建设高标准耕地的重要保证,中央政府坚持以耕地建设为重点,构建和完善多元化投资机制,不断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和全过程绩效管理,有力地保证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落实。
一方面,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首先,要整合和完善中央财政投入机制,与农机部相结合,建立耕地建设补贴基金,支持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建设。
数据显示,在2019年,中央政府安排了859亿元用于建设高标准农田,694亿元用于中央政府安排的农田建设补贴,165亿元用于国家发改委在中央预算范围内的农业生产和发展投资。今年10月,中央政府提前发布了616亿元的农田建设补贴预算。
第二,鼓励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鼓励经济发达地区根据各级财政承受能力的要求,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防范和控制政府债务风险,增加资金投入,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第三,鼓励和引导多渠道投资。鼓励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农村集体融资和投资的受益者,鼓励投资补贴和利息折扣,以吸引社会基金投资。
另一方面,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和全过程绩效管理。徐刘清说,在加强资金管理方面,今年5月,财政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布了农田建设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按照明确的政策目标、科学的分配方法、协调的支出方向、效益导向的原则,提出了农田建设补贴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
关于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徐柳清说,今年5月,财政部和农业部共同发布了农业转移支付基金绩效管理办法,建立了农田建设补贴资金绩效管理的编制、实施和监督运行机制,实现了预算和绩效管理的一体化,加强了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新浪金融官方账户一天24小时浏览最新的财务信息和视频,更多的粉丝扫描QR代码(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