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下一个中国?人口过亿,把中国模式写进课
时间:2021-02-04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近期似乎远离我们的埃塞俄比亚抢占了国际新闻抢眼位置。其实,这个遥远神秘的国度和中国还颇有缘分。上任总统是北大博士,把中国模式写入课本,一心一意谋发展,希望能在非洲复制中国的经济奇迹。那么今天我们就聊聊埃塞俄比亚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中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埃塞俄比亚地处东非,是人类“走出非洲”的起点,也是《旧约》中提到的示巴女王所在的国度,绝对堪称历史悠久。可是埃塞俄比亚似乎在进入人类现代文明时期后就一直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仿佛失去了一切光环。虽然和很多非洲国家一样积贫积弱,但埃塞俄比亚的发展基础似乎还要更糟糕(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GDP2300美元,而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则是3900美元)。
首先,埃塞俄比亚的地形限制了其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进而制约了贸易和市场的发展。埃塞俄比亚属于内陆高原国家,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其地形非常崎岖,国境大部分是由地壳抬升和熔岩堆积形成的高原,60%以上的国土高于海拔1000米,全国平均海拔2000-2500米。正因为地形条件实在太差,19世纪欧洲殖民者瓜分非洲时竟实在拿埃塞俄比亚没办法,甚至连二战时武装到牙齿的意大利军队入侵埃塞俄比亚都遭受了惨痛的失败。于是埃塞俄比亚竟幸运地成为了整个非洲大陆唯一没有被殖民的国度。
再者,埃塞俄比亚不像大多数非洲国家那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钻石这些令人眼馋的资源埃塞俄比亚都没有,虽说有丰富的矿藏,但是地形和基础设施太差开发起来也很困难。当然,我们也不能说有了自然资源就能欣欣向荣奔小康了,比如尼日利亚、安哥拉有丰富的石油,塞拉利昂有精美的钻石,但不仅是穷得叮当响,而且还因为“资源的诅咒”而战火纷飞。所以乐观点看,也许缺乏自然资源对埃塞俄比亚而言未必是坏事,反而逼着他们要想绞尽脑汁撸起袖子靠勤劳致富。
埃塞俄比亚面对的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堵口就是没有出海口,90%以上的商品出口要在吉布提港转口,但到吉布提港走公路和传统铁路成本太高效率太低,根本指望不上。这就大大限制了埃塞俄比亚通过国际贸易改变命运的机会,要知道二战后经济起飞迈入发达国家和地区之列的,如“亚洲四小龙”等无不拥有出海口和优越的贸易条件。其实埃塞俄比亚历史上是有出海口的,原本吉布提属于埃塞俄比亚,但后来独立出去了,于是埃塞俄比亚失去了东非最佳的港口。
苦苦挣扎中的埃塞俄比亚终于等来了新的机遇。近年来中国官方发展援助项目和民间企业的参与可以说提供了一整套为埃塞俄比亚量身打造的方案。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特肖梅是北京大学毕业的博士,当然很清楚中国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也自然听说过“要想富先修路”。可无奈的是,埃塞俄比亚自身的技术和资金实力有限,地形条件也很差,实在没能力建设现代化铁路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所幸的是中国伸出了援手。由中国贷款40亿美元并承建的亚吉铁路于2016年通车,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成功为埃塞俄比亚打通了出海通道,将从公路运输的7天降至10小时,极大提高了物流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吉布提港的利用效率,整个东非的产品出口、产业升级和就业都得到了巨大的支持。
要说埃塞俄比亚除了咖啡闻名全球实在没有太多拿的出手的优势,但是埃塞俄比亚有一亿多人口,如果能够在轻工业方向杀出一条路来,这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不就是最大的优势吗?近年来埃塞俄比亚就充分地发挥了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着力发展轻工业,涌现了大量了服装厂和鞋厂,这其中自然也有不少中国企业的身影。例如我国知名鞋企华坚集团在亚的斯亚贝巴的国际轻工业城就聚集了大量的鞋厂和服装厂。像这样的大型轻工业园区在埃塞俄比亚还有东方工业园等五个,在建的还有十五个,全都由中国企业承建。目前这些工业园不仅入驻了大量的制鞋和服装企业,也逐渐出现了力帆汽车、三圣药业等高端制造业企业。如今Guess、Coach、UGG等国际知名服装鞋业品牌的大量订单都是在这些工业园中生产的。
我们现在经常感叹市面上越来越多的服装和鞋子都不再是中国制造,而是东南亚制造的,这是因为那里的劳动力成本更低,生产服装和鞋子对人力资本的要求也相对不高。全球化的竞争格局决定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埃塞俄比亚可能会从东南亚国家抢走大量的订单,以后我们穿的衣服鞋子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埃塞俄比亚制造”。设想如果没有亚吉铁路在2016年的开通和华坚国际轻工业城变电站项目的完工,这些轻工业城也肯定没有经济价值。这一点从其选址就不言而喻。华坚国际轻工业城紧邻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的环城快线,距离博莱国际机场10公里,毗邻亚吉铁路始发站。
这里的企业雇佣本地廉价的劳动力完成来自欧美和亚洲的服装鞋子订单,第一时间就能装箱走亚吉铁路到吉布提港、再走海运销往全球,让埃塞俄比亚这个内陆国家也能中全球化体系中分一杯羹。
可以说,中国为埃塞俄比亚提供的是走向经济起飞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包括埃塞俄比亚在内的非洲国家提供的援助是大国道义担当,但是并不是盲目无偿的“撒钱”,而是意在“双赢”。无偿援助既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也不可能真的帮助埃塞俄比亚人民,因为真正的幸福生活一定是自己的双手努力争取来的,而不是别人施舍来的。现在大量涌入埃塞俄比亚的中国企业也正是看到互惠双赢的商机才不远万里来这里投资的。
总结一下:虽说埃塞俄比亚经济底子薄,现在仍然是地地道道的“一穷二白”,但是回想40年前,中国人均GDP甚至还远低于非洲国家的平均水平呢,谁敢说埃塞俄比亚不能在中国的帮助下复制中国的经济奇迹呢?
不过,非洲国家也不是没有经历过像中国一样年均增长近10%的激情岁月,遗憾的是多数曾经高速增长的国家都不能延续强劲势头,总是半途而废。这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政局动荡人心不稳。眼下埃塞俄比亚就正在经历一场严峻的政治考验。
下一期我们就讲讲埃塞俄比亚最近发生的军事冲突,聊聊该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未来动向。
下一篇:探寻世界顶级巧克力出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