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实力强于印度,面对挑衅,中国为何不“痛
时间:2021-03-04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最近,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牺牲的烈士,再次成为我们
4名牺牲的烈士
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印边境屡屡爆发冲突,完全是印度一方的挑衅造成的,所有的责任都应该由印度来承担,印度一直是中印边境冲突的罪魁祸首。
正因此,许多人对于中国在中印冲突上的理智和以和为贵的态度,也感到不够“痛快”。
要知道,2020年的中国早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完善的工业体系,远超印度的经济总量,最重要的是,中国还拥有一支历史悠久、辉煌战绩的解放军。因此,我们可以骄傲的说,中国对印度几乎拥有压倒性优势。
以我们最熟知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GDP为例,2019年,中国的GDP为14.34万亿美元,占到了世界经济总量的16.3%,而同时期印度的GDP则为2.87亿美元,只占世界的3.3%。
中印
也就是说,在印度屡屡对中国挑衅、爆发军事冲突的时候,印度的经济总量只有中国的1/5。
而且,中国不仅仅经济总量远超印度,就连我们一贯落后的人均,相比印度也遥遥领先。考虑到印度混乱不堪的行政能力,印度人口很有可能已经超越中国的现状,人均经济总量中国的优势甚至更大。
如果再加上中国拥有的完善且全面的军工体系,先进且迅速增长的武器装备,对比印军以采购为主的“万国牌”武器,中国对比印度,更是拥有巨大优势。
当然,也有的人会反驳,两国之争从来不仅仅只是经济总量的较量,如果大国较量如此简单的话,就不可能有抗美援朝战争和越南战争这样令美国灰头土脸的战争了。
抗美援朝战争
这么说当然有道理,不过,中国和印度之间并非没有过实战较量。中印之间最大的战争,就是1962年爆发的对印自卫反击战,而在这场战争之中,中国军队以绝对优势将印度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1962年时,中印双方的经济规模远没有如今相差的那么大,1962年,中国的GDP为472亿美元,而印度则为421亿美元,与中国相差无几。
而当时中国的外部环境之糟糕,更是远超今天。当时,中国不但与曾经的老大哥——苏联关系破裂,与美国的关系更是势同水火。
同时与世界两大超级大国敌对,中国还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又在环境极为恶劣的喜马拉雅山麓与印军作战,对印自卫反击时中国的形势之严峻可想而知。
参加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解放军
然而,即便面临如此严峻的环境,如此多的不利情况,中国人民解放军依然以无可匹敌之势,将战前嚣张不可一世的印度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对印自卫反击战在中国的克制之下只进行了一个月,但是,中国军队依然以两千多人伤亡的代价,取得了歼敌8000余人的辉煌战绩。
而且,要不是毛主席在自卫反击战一个月之后决定停兵,那么,以解放军的辉煌战绩和当时中国在中印边境的绝对优势,自卫反击战势必取得更为辉煌的战果,印军势必遭遇更惨重的伤亡。
1962年,中国在面临如此恶劣的环境,经济总量也与印度相差无几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依然能够取得对应作战的辉煌胜利。
投降的印军
那么,时隔59年之后的今天,中国的经济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中国的工业实力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解放军更有了先进且完善的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
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对比印度,自然有了更多的优势,更大的胜算,既然如此,为什么中国面对印度的屡屡无理挑衅依然保持克制呢?
是因为中国没有必胜的把握吗?
当然不是。虽然印度一直拥有着极为宽松的外部条件和西方国家的支持,印度军队的高精尖武器更几乎全部来源于西方国家的出售,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来没有因此畏惧过印度。
印度军队当然不是网上传说的那般不堪一击,但是,1962年时解放军能够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将印度打得落花流水,那么,时至今天,在中国占据更多优势、拥有更强大的后勤补给,更先进且完善的武器装备之后,中国当然有更雄厚的底蕴和更充足的信心去击败印军。
加勒万河位置
然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于印度的屡屡挑衅,在据理相争之下却总是相忍为国,中国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明明对印度拥有巨大优势却一再忍让,为何不“痛快”地揍印度一顿呢?
第一,印度并不弱,尤其是印度数以百万计的武装力量和超过13亿的人口,使得印度拥有无与伦比的战争潜力。中国此时恰逢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中国不想、不愿、更不能与印度打成持久战和消耗战。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国人民解放军确实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短短一个月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之中,一举歼灭印军八千余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解放军就毫无代价,事实上,虽然在此战之中中国军队的伤亡只有印军的1/3,但是,解放军依然付出了2000多人的伤亡和代价,而且在此战之中,印军的许多表现也出乎了解放军的意料。
对印自卫反击战的克节朗战斗
参与指挥对印自卫反击战东线战场的419部队政委阴法唐中将,在谈到对印自卫反击战时就曾说到,印军的战斗力其实并不弱,在多场战斗之中,印军的抵抗也十分顽强。
所以,如果中印之间真的爆发大规模战争,那么,解放军固然能够给印度军队带来巨大杀伤,但与此同时,解放军也要承受不小的伤亡和代价。要知道,印度的人口已经超过13亿,而印度适龄的青壮年甚至比中国还要多。
如果印度真的肆无忌惮扩充兵力,印度甚至能将军队扩充至千万以上。与一个人口与本国相差无几、拥有无与伦比战争潜力,又有西方国家支持的大国打持久战,中国即便获胜也只是惨胜,这对于中国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第二,驻扎在中印边界解放军的后勤补给难度,仍远远大于印度军队。平均海拔超过4千米的青藏高原,又被称为世界第3级,这里高山林立,雪山遍地,同时,氧气浓度也远比内地稀薄。
雪域高原
因此,驻扎在青藏高原的解放军,不但要克服现在高原恶劣的自然条件,同时,他们还要忍受远比内地糟糕的后勤补给。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时,前线官兵的武器弹药和后勤补给,绝大部分都来源于内地,这也意味着,每一颗粮食,每一颗子弹想要送到前线战士的手中,都要穿过整个雪域高原,依靠肩挑人抬跨越上千公里,其成本之高,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而在喜马拉雅山麓与中国军队对峙的印度军队,后勤补给情况则截然不同,中印边境位于青岛高原的边缘,因此,与驻扎在青藏高原的中国军队不同,印度军队所驻扎的后方就是一望无际的印度平原,印度想要获得足够的后勤补给极为简单。
与此同时,印度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优势,那就是,从印度上青藏高原远比中国从四川、青海、新疆等地上青藏高原要简单的多。
青藏高原
这也是为什么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内地除了大力修建青藏和川藏公路之外,会多次途径印度,从亚东等地登上青藏高原的原因,因为,从印度上青藏高原远比内地容易的多。
所以,更为便利的后勤补给,不但意味着印军对于解放军拥有巨大的优势,也意味着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与中国军队作战时,成本要远比中国低。
现如今,虽然中国经过巨大的努力,大大改善了青藏高原上的交通,还修建了青藏铁路,如今中国驻扎在青藏高原的边防军队的后勤补给,比之1962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青藏高原天然的自然条件和环境,依然让中国军队的后勤补给成本高于印军。
1962年,在对印自卫反击战取得辉煌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毛主席为什么突然宣布停火撤军?
印军俘虏
原因很简单,除了毛主席高超的斗争策略和中国人热爱和平之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青藏高原恶劣的环境,使得前线的解放军官兵后勤补给变得极为困难。
因此,1962年如果中国继续战争,虽然军事上解放军不会惧怕印度军队,并有着足够的信心和把握继续击败军印度军队,但是,由于青藏高原太过恶劣的环境,一旦大雪封山,中国军队很可能连后勤补给都跟不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中国军队,反而无力继续印度军队作战。
第三,位于西南地区的中印边境,从来不是中国战略的主要方向,因此,在中国尚未成为世界第1强国、解决主要战略方向之前,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在一个次要战略方向与印度打生打死,从而让西方国家渔利。
中国对外战略的主要方向是什么?中苏关系尚未破裂时,当然是东南沿海,中国的主要精力和目的,都是应对美国及美国支持的蒋介石国民党集团。
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而在中苏关系破裂之后,面对苏联百万大军压境,中国的战略方向则是,同时应对北方的苏联和很有可能来自海上的美国。
而现如今,中国最主要的任务则是发展经济和平崛起,因此,从始至终,中国的战略主要方向都不是位于喜马拉雅南部的印度。
两线作战从来都是兵家大忌,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就以其惨败向我们展示了两线作战的悲惨。那么,中国自然也会吸取教训。
更何况,印度从来不是我们的战略主要方向,所以,保持中印边境这个中国战略次要方向的和平,为中国应对主要战略方向赢得足够的时间,就成为中国的目的,而这也正是中国面对印度挑衅却屡次退让的原因。
第四,根据中国认定的中印边境,也就是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传统线,那么,包括喜马拉雅山在内的整个青藏高原都将都是中国的领土。
中印的传统边界是什么样的情况?下面这张图能够大致说明印度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和担忧。根据下图显示,如果按照两国传统边界线划定国边境。
中印边界线
那么也将意味着,中国在控制包括喜马拉雅山在内的青藏高原之后,中国对印度将拥有绝对的战略优势。居高临下占据喜马拉雅山的中国面对印度,将退可守、进可攻。
如果中国想要防守,那么,这些高原山脉将成为天然的防御线,从下往上仰攻的印度想要攻克中国军队的这些防线,难如登天。
而如果中国想对印度发动进攻,那么,居高临下的中国面对山下一望无际无险可守的印度平原,坦克大军几乎可以碾碎一切,印度几乎只有挨打的份儿。所以,为了防止自己成为当代南宋,印度不但占据中国大量领土,而且频频挑衅对中国挑衅。
印度
而且,虽然印度在国际社会上一贯以笑话居多,但是对于印度人自己而言,印度人却一直有着一个根深蒂固的大国梦。
从独立之初,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就曾向世界宣布,印度要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既然要做一个大国,那么,就不可能忍受直接被邻国将边境线抵到了无险可守的家门口。
即便是北方的邻国从未想过侵略自己,也依然无法容忍,因为,从来没有一个大国会将自己的要害暴露在他国的枪口之下,也从来不会有一个大国将自己的安危至于邻国的一念之间上。
印度
所以,印度对于中国屡屡挑衅,除了不切实际的狂妄和野心之外,也未尝没有占据足够多的天险,从而能够抵御有可能从北方而来坦克大军的想法。
正是由于地理位置导致的天然恐惧和忌惮,使得中国面对印度的挑衅,如果真的针锋相对,爆发战争初期中国自然能够取得胜利,并一举收复所有的领土,但是,这也意味着从此之后,印度将与中国不死不休。
因为,印度但凡还有一点大国的奢望,就不可能容忍中国占据所有天险。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印度一贯高涨的民族主义的煽动下,印度势必调集全国的兵力和人力、物力、财力,发动对中国的战争。
而在现如今,两个超过13亿的人口大国爆发全面战争,除了两败俱伤之外,不可能有全胜者。即便中国占据全面优势,付出的代价和伤亡更小,也依然如此。
印度军队
这样的局面,只会让西方世界渔翁得利。这样的战争,中国的收获也将远远小于付出,所以,这样的赔本买卖,我们自然不会干。
第五,时间站在中国的一边,中国大可不必着急,更不必为了一时之气和痛快,打断自身的发展节奏。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体,在经历长达4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依然位居世界前列。
因此,此时是中华民族距离复兴最近的时刻,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时刻,此时中国最需要做的,就是保持现状并维护自己经济迅速发展的大好局面。
因为,在中国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印度,经济发展速度都远小于中国,只要保持如今的局面,中国只会越来越强,越来越富。
新中国缔造者毛主席
因此,时间一直站在中国的一边。只要中国能够保持现状,中国只会越来越强,那么相对应的,中国军队也会越来越强大。
所以,打破打断中国高速发展的局面才是西方国家最希望做到的事。正是恐惧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中国越来越庞大得体量,才让西方国家不断支持印度,也让印度不断挑衅中国。
因为,面对一个越来越强大的中国,作为有领土争端的邻国,印度不能不感到绝望和恐惧。而对手恐惧的事情,正是我们需要继续坚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