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冲突真正原因值得深刻反思
时间:2021-03-12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中美两国,一个是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第一大经济体,一个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第二大经济体,两国还同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本来应该作为国际社会的典范,担当起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稳定器角色,在新冠肺炎病毒威胁面前应该携手面对这一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却在过去几年迅速进入了新冷战状态,甚至连灾难性的热战也成为被讨论的话题,国家对抗上升到意识形态斗争,两国所有分歧及个体行为,都被「政治正确」绑架,都预设国家立场,理性的声音式微,正常行为被曲解,两国之路则越走越窄。
一、中美过去四十年的外交成果来之不易
朝鲜战争后,中美断绝了一切往来,上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破裂,中美出现了合作的契机。1969年2月1日,就职仅12天的尼克松总统便要求国务院官员尝试与中方接触。同年7月,美国停止了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巡逻。1972年,尼克松正式访华,坚冰始破。1979年,邓小平亲自主持谈判,中美正式建交。80年代,美国里根上台改革,邓小平改革开放,中美关系在全球化浪潮中进入蜜月期。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垮台,中美关系骤冷。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再次出手,明确对外开放及市场经济之路。中美进入微妙时期。整个90年代,中美在磕磕碰碰中越走越近,美对华投资高歌猛进。于是,美国的建制派、商业界、政治精英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只要给中国时间,中国必然会接受并转向美国那一套所谓自由经济的世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美关系进入拐点。2016年大选,美民主党希拉里败选,建制派失势,特朗普上台,中美关系急转直下。从中美建交到中美“和睦”,经历了两国多代领导人的精细筹谋与理性维系。但是,中美关系破裂,甚至走向新冷战,只用了两年的时间。
二、2018年初,很多中国人都不相信美国真会对中国发动贸易战。
理由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最大的商品出口国,还是全球第二大的商品进口国。美国是全球第二大商品贸易国、第二大商品出口国,还是全球最大的商品进口国。
老大、老二打贸易战,世界不翻天了吗?
理由二: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工厂,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市场。
据海关统计,2018年我国对美国进出口4.18万亿元人民币,占进出口总值的13.7%。其中,对美出口3.16万亿元,自美进口1.02万亿元,贸易顺差2.14万亿元,扩大14.7%。
最大的工厂与最大的市场硬脱钩,全球产业链不就崩盘了吗?
理由三:中国长期是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美国长期是中国的第一大债务国。
2018年2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余额为1.177万亿美元,中国官方储备的外汇资产为3.134万亿美元,其中多数为美元资产。
最大的债务国与债权国剑拔弩张,世界还能安宁吗?
在全球化时代,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不过,两国华丽的贸易数据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误解,掩盖了中美贸易的脆弱性。
三、中美冲突的根本原因
(一)中美之间数万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其实很脆弱
1.中美贸易规模大,但两国经贸级别低、合作层次浅。经济全球化演变从最初的贸易全球化,逐步深入发展到信息、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全球化,再进一步发展到财政、货币、国家主权、价值观、婚姻、生活的高级全球化。美、日、欧已进入要素全球化阶段。欧元区达高级阶段,统一货币,协调财政,共商外交,共建国防,自由通婚。如今欧元区国家已不可能打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很难再爆发战争。中美经贸关系还停留在商品贸易的初级阶段。金融、技术、信息等要素交流及贸易太低,基本没有财政、婚姻等高级融合。中国金融尚未开放,美国金融机构在华经营受限。
2.中美巨额双边贸易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牢靠。很多人认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进口国,美国短时间难以找到这样的“世界工厂”。但是,2019年美国对中国减少了10%左右的进口额,美国国内并未出现物资紧缺或物价上涨。这说明这10%转移到其它国家或自主供应。中美这种基础不牢靠的婚姻容易被“第三者”乘虚而入。越南趁中美贸易战之机全面快速开放,2019年第一季度越南对美出口同比增加近40%。
3.产业网络构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健全的产业网络,但是重新构建产业网络并不难。只要龙头企业迁移,相关上游供应商也随之过去,加上基础设施,一个产业网络很快形成。这些与美国做生意的人不少还是中国人,只是换了一个地方而已。
(二)中美贸易结构严重畸形,两国经济结构失衡。
1.平衡才是贸易发展的硬道理。中国自古就有过尤不及的中庸哲学,讲究平衡发展。但中国对美国长期顺差,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则长期赤字。很多人支持贸易顺差,认为贸易顺差可赚取更多的美元。这是一种重商主义思想也是短视行为。其实,国际收支平衡对两国经济是最有利的。道理很简单,钱都被你赚了,别人还跟你做生意吗?中美两国的国际收支长期失衡、扭曲到一定程度触发了阈值,爆发贸易战。
2.两国贸易保持互补关系但难以维系下去。中国的低廉劳动力及廉价商品,与美国相对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形成互补。但如果两国长期保持互补型贸易,说明这两国间的要素长期无法流通,价格长期被扭曲。既违背经济规律,又容易引发经济失衡、贸易冲突。
假如中美两国的要素市场是开放的、自由化的,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维持不了太久。为什么?美国劳动力价格高,中国劳动力会向美输出,从而压低当地工资;反过来,美国厂商也会选择在中国设厂,以降低成本。后者情况已发生,只是程度上还不够。
3.人口红利或不是好现象。过去,我们一直强调中国的“人口红利”。其实,人口红利并不值得骄傲。相反,长期的人口红利说明要素无法自由流通导致劳动者收入低下。久而久之,内需不振,经济增长日趋乏力。正如当下,疫情全球化叠加贸易战,贸易一旦受阻,只能依托内需,但内需不足,消费低迷,经济动力缺失。
(三)中国市场对美国的影响没有想象这么大。很多人说,美国不会放弃中国14亿人的市场。但其实,中国14亿人只给美国带来1500多亿美元的出口,而美国3.3亿人给中国带来了4700多亿美元的出口(2018年)。主要原因是美国GDP虽只有中国的1.49倍,但人均GDP是中国的6倍,消费能力强劲。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对美国的市场依赖度大于美国对中国。
(四)中美两国的贸易关系是畸形的,这种经贸关系让一部分人受益,另一部分人则未必。自从里根总统开始,美国一直是共和党、民主党的建制派执政,他们代表着美国商会、华尔街、跨国公司的利益,他们是最大的获利者。美国企业家在中国投资设厂,享受廉价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同时将产品销售到美国市场赚钱,两头得利。但美国的中下层民众却没这么好运。
比如,中国的外汇采购美国农产品,美国农民获利;采购美国国债,对建制派、华尔街有利。中国的外汇是集中管理的,中国长期持有天量的美国国债,获利的是华尔街不是美国农民。又如,通用、福特汽车与中国国企合作,开发中国汽车市场。如此则通用、福特企业受益,但美国汽车工人失业。所以,建制派、华尔街、跨国公司、美国商会长期在这种扭曲的贸易规则中获利。倒霉的是美国农民及产业工人并未从中获利。
2008年失衡的全球秩序终于爆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但是,奥巴马错过了改革这一秩序的绝佳机会。2016年,愤怒的美国农民、产业工人将票投给了特朗普,后者上台便掀桌子。
(五)美元的双重作用让美国赢在起跑线但可能输在终点线。
美元既是美国的本土货币,又是全球最大的国际结算货币、储备货币,为了满足国际市场对美元需求,美国必须向海外输出美元,同时输入商品。所以,美国无法同时做到既出口美元,又出口商品。对于美国政府来说,只要开动机器不断印钞票,就能买到任何想要的东西,所以美国人民生活无忧,从开始就赢在了起跑线上。但是不是也能赢在终点线呢?中国向美国出口商品赚取大量美元,总不能攥在手里下崽吧,于是就反过来购买美国国债,于是美国除了印美元又开始印国债,在完成了美元回流的同时,也导致美国外贸赤字的持续扩大,本土产业进一步空心化,国内经济出现失衡。失衡的全球化经贸秩序让美国金融业“欣欣向荣”,但中下层人民芳草萋萋,贫富差距持续扩大,负债率持续上升。富人借助廉价货币追涨金融资产,引发金融泡沫危机,穷人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市场通缩,陷入低增长。所以,2008年金融危机可以看成中美关系的分水岭。
(六)特朗普政府指责中国操纵汇率,压低汇率价格,扩大出口,导致美国贸易逆差。
很多人对贸易顺差赚取外汇有着天然的迷信,认为巨额外汇储备是金融的护城河,不用担心金融开放的风险。
其实,金融开放的国家,外汇储备反而不需要这么多。通常,汇率自由浮动的国家,其外汇持有规模占GDP的10%左右即可。而中国的外汇占2019年GDP的21.4%。巅峰时期,占比达83.29%,是人民币最主要的信用资产。
有人说,央行持有更多的美元,人民币的信用不是更高吗?
在汇率自由浮动的国家,房产、股票、货币等经过国际市场的反复博弈,接受了国际定价,反而不需要天量外汇来守国门,甚至可使用本国国债及证券来发行货币,也就是赚取的外汇可以在国内流通,藏汇于民,藏富与民,外汇使用效率高。但中国的国情不同,金融未开放,外汇只能藏在银行,通过结汇制度积累天量外汇来稳定汇率和人民币信用。过去,在建制派时代,美国华尔街、跨国公司默许中国的现状。他们相信通过大规模的经贸合作,中国也会走向全球化市场经济。但显然他们想错了。
(七)中国崛起动摇了原来以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尤其是冷战后美国一支独大的单极世界格局体系。在中国看来,中国的崛起复兴是历史必然,也是中国人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天赋人权”。但是在美国看来,中国崛起的行为和结果却对美国的领导地位构成严重威胁,挑战到了美国作为世界霸主的基础要素与核心利益,是在和美国争夺领导权力,就算是中国再低调、再重申自己没有挑战美国的野心与意愿,感受到现实危机的美国也不会容忍这种情况继续下去。
所以,美国打压遏制中国是一种出于捍卫本国霸权利益的政治本能,根本就没有道理可讲,两国的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只是一种操作起来简单有效的社会舆论动员手段而非冲突爆发的根本原因,蓬佩奥用“共产中国”与“自由世界”划分当今世界,除了中国确实是个与西方不同并且经常就价值观问题和西方争吵的共产主义国家,更重要的是这一划分方法能迅速唤醒冷战时代西方社会对共产主义前苏联的恐惧,并且将这种恐惧投射到今天的中国身上,从而达到美国社会内部动员和联合西方国家孤立遏制中国的目的。
事实上,就算中国是西方标准意义下的民主制选举国家,只要发展到今天这种状态,也会刺激到美国的政治神经,美国也会找到其它方法,借助其它理由,打压、孤立和遏制中国。历史上的日本,就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案例,要注意日本还是寄生于美国羽翼下的“非正常国家”,它仅仅因为在经济方面对美国构成挑战,就遭到华盛顿联手欧洲的种种打压,直到威胁解除。更何况中国是一个高度独立的共产主义国家,无论在幅员、人口、资源还是发展潜力上都远非当年的日本可比,而且中国几乎是在各个领域,都对美国霸权构成了实质挑战。
下一篇:美国总统们相聚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