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时间:2023-05-01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图①: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黄河岸边春意盎然。
薛 俊摄
图②:白鹭在内蒙古沿黄公路达拉特段的黄河湿地飞翔。
王晓博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今年4月1日,黄河保护法施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坚实的支撑。
坚持开门立法
为高质量立法打下基础
芦苇荡一阵起伏,“瞧!白鹭!”摄影爱好者刘鹏紧握相机,“咔嚓”一声,“水清岸绿,白鹭成群”定格在镜头里。
“县中饶白鸟,郭外是黄河。”如今,诗中的美景,在陕西黄河湿地合阳段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区重现。
“我们村紧挨着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区。以前个别沿黄河企业随意取水排水,环境污染得厉害。经过生态修复,现在水美景美,回到了我小时候的样子。”提到黄河流域治理带来的变化,合阳县洽川镇夏阳社区村民同玉虎满脸透着幸福。
“近年来,这样的生态修复案例有很多,黄河流域生态发生了质的转变。”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说,“在大力巩固治理成果和保护成效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保护法给出了答案。”
方兰从事黄河水资源研究20多年,多次在陕西等地调研。2021年3月全国人代会期间,方兰提交了有关黄河保护法立法的议案。
此前,全国人大宪法法律委、常委会法工委前往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宁夏、青海等地实地调研,了解实际情况,为高质量立法打下坚实基础。
“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全面提升流域水监控信息在线监测能力,利用物联网、传感器技术进一步提升河道治理成效,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建设综合防汛预警体系,确保黄河安澜。”调研组相关负责人在调研时提出。
这次调研成果在立法时被吸纳,黄河保护法明确提出提高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
在立法调研中,调研对象几乎囊括了黄河保护的所有相关对象。“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黄河保护治理的政策、机制、制度予以立法确认,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相关负责人说。
突出问题导向
抓住黄河治理的“牛鼻子”
水沙关系调节是黄河治理的“牛鼻子”。
“黄河保护法详细规定了加强水沙调控和防洪安全保障的具体措施。”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总工程师喻权刚介绍,组织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加快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和老旧淤地坝提升改造等,这些都是经过实践验证的成功经验。“将这些具体举措写进法律,明确主管部门、主责单位工作,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完善黄河水沙调控能力。”
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高质量发展不充分是黄河流域保护面对的突出问题。
“黄河保护法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黄河流域各种特殊问题,对特定区域、特定问题规定特别制度措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生态环境脆弱问题,黄河保护法强调要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污染防治。
“黄河保护法明确要坚持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实行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系统治理。根据不同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需求,有针对性地规定生态修复工程、防沙治沙等制度措施。”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昝林森说,法律从黄河生态系统这一有机整体出发,上中下游生态建设重点各有侧重,分类施策,推动黄河“健康指数”不断提升。
——针对水资源短缺问题,黄河保护法明确在黄河流域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措施。
走进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万亩田野间,沟渠纵横,一条条黑色微喷带整齐铺展开来。
“每条微喷带上都有针眼大小的水孔。”试验田管理员李瑞田蹲下身,查看微喷带的喷水情况。“从大水漫灌排碱变为精准滴灌,既节水,又控盐碱。”李瑞田介绍。
“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地方存在违规取水用水,过度开发水资源的情况,导致水环境恶化、水生态失衡,甚至一些地区出现断流情况。”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表示,“黄河保护法规定了动态调整、取水总量控制、用水定额、节约用水等一系列制度,激励各地创新节水措施办法,建立起统一严格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系。”
——针对高质量发展不充分问题,黄河保护法提倡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资源型产业转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现代产业和清洁低碳能源。
下一篇: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