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我国飞行员王宝玉叛逃苏联,被遣返后他的下
时间:2021-01-04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王宝玉,1962年出生于青岛,空军学校毕业后成为空军东北边境驻地的一名飞行员。他性格偏内向,却聪明好学,平时话也不多,喜欢读书看报,有时遇事容易钻牛角尖,与战友们的关系很一般。刚到部队时,领导给予很多支持和帮助,他也能跟战友们和平相处。他们那一批分配来的飞行员和地勤人员都很年轻,年轻人凑在一起难免总是说说笑笑,他就觉得这些战士说话没水平,常常在背后讥讽他们没啥知识,战友们大多是善良豪爽的人,以为他是书生意气也就没当回事。
王宝玉适应了部队驻地环境以后,刻苦专研飞行,积极总结经验,在飞行训练的成绩处于上游。那段时间,他总能得到驻地领导的赞扬,再加上飞行员特有的光环,格外受人尊敬。从这时候开始,他自认驾驶飞行能力比别人强太多,渐渐地有了高人一等的感觉,与战友们的沟通也变得越来越少。
八十年代初期,王宝玉所在的部队有了很大变化,很多与他同龄的飞行员,因为个人整体素质好,分别在职务上得到升迁。王宝玉由于平时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也应该得到晋升,但是每一次升职总是轮不到他,他的虚荣心遭受重大打击,总是感觉很憋屈。1988年,他在婚后申请家属来驻地生活,需要给妻子安排稳定的工作,这期间遇到地方改革,国有制单位开始减员,军属工作安排存在很大困难,部队虽然竭尽全力,仍没能把他妻子安排到他所在的驻地工作,而是安排在军部驻地工作。
连续几次没能得到提拔,再加上妻子也没能到他驻地工作,造成夫妻两地分居,他认为这是在故意为难他,心里一直不快,经常牢骚满腹。有一次,他向已经升职为师政委的老领导申请调动,想调到军部驻地飞行大队工作,原以为和老领导关系挺好,想着对方能帮个忙。治军严明的师政委不但没答应他的要求,还对他这种只考虑自己个人利益的思想进行了批评教育。
过了一段时间,军部相继任命几批飞行团干部,看着这个提升为中队长,那个提升为大队长,就是没有他晋升的消息,王宝玉想这一定是故意打压他,不给他升职机会。这时候王宝玉的家庭也出了状况,长期两地分居造成妻子与他的感情有些淡漠,只要在一起就吵架,妻子还经常嘲讽他没本事,不会搞关系等等。事业、生活都不如意,他越发觉得是军队对不起他,不由得心生怨恨。
王宝玉认为自己在部队上再怎么干都没啥意思,逐渐开始关心起社会上的事情,经常翻看欧美国家一些书籍,接触了不少西方自由民主的学说,还经常违反军纪偷听国外电台。就这样,他的思想发生很大变化,觉得国外生活物质条件好,特别向往欧美国家所谓的自由和民主。
1990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军人的待遇得到很大提高,尤其是飞行员、潜水员等特殊兵种,他们家属安排和生活条件都得到了改善。王宝玉似乎也有很大“变化”,工作突然踏实肯干,家庭矛盾也减少了,平时也不发牢骚了,和战友们也相处得不错。大家都以为王宝玉想通了,想把事业做起来,可事实却正相反,他的“表现良好”全是烟雾弹。这期间,他暗暗收集几个目标国家飞机场的情报,不停地研究雷达、航线、天气等方面资料,准备驾驶飞机叛离祖国。
1990年8月25日,驻地飞行团执行飞行训练任务,他认为机会来了,登上歼-6战机正常起飞,到达指定空中区域,立刻从编队退出,偏离既定航线,将飞行高度降至最低,径自向苏联境内飞去,最后降落在苏联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军用机场。他原想架战机逃往苏联,再申请去美国政治避难,但是他的如意算盘还是落空了,苏联方面没有同意他的请求,反而将他引渡回到中国。被押送回国的王宝玉,经军事法庭判决死刑。
结语
《中国成语大词典》有个成语叫“愚不可及”,指的是做了最愚蠢的事情。王宝玉作为一名军人,因为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就把目光投向西方国家,驾机叛逃,遣返后被判极刑,这就是典型的“愚不可及”。我们应该深刻吸取此教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以私利为先,坚决不做任何伤害祖国人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