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三兄弟怎么去的苏联?多亏了张学良,少
时间:2021-01-04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无数仁人志士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据统计,先后有超过2,000万烈士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牺牲。新中国的缔造者毛主席家中,也有六位亲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毛主席
他们分别为:毛主席的妹妹毛泽建,弟弟毛泽覃、毛泽民,侄子毛楚雄,妻子杨开慧和儿子毛岸英。
毛主席的结发妻子杨开慧牺牲的时间很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主席还在井冈山闹革命时,已经与毛主席分开三年、一直秘密从事革命活动的杨开慧,因被云湖南军阀何健逮捕后坚贞不屈,最终于1930年11月14号被杀害。
而当时,杨开慧的身边还有他与毛主席的三个儿子,8岁的长子毛岸英,7岁的次子毛岸青,和最小的儿子、只有4岁的毛岸龙。杨开慧被逮捕时,残忍的国民党反动派也一并将毛岸英逮捕入狱,甚至有将其杀害的想法。
杨开慧与幼儿时的毛岸英、毛岸青合影
不过,得益于杨开慧父亲亲友的营救及反动派们有“放长线钓大鱼”的想法,8岁的毛岸英才最终被释放。然而,随着母亲杨开慧被杀害,年幼的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三兄弟由于父亲仍在井冈山闹革命,根本无力顾及,变得孤苦无依。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同许多烈士遗孤一样,毛岸英三兄弟被地下党安排来到了当时党中央所在的上海。三兄弟先是被安排在一个名为大同幼稚园的地方,在党中央提供资费的前提下,过了一段较为无忧无虑的生涯。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党组织被破坏,毛岸英三兄弟所在的大同幼稚园被关闭,三兄弟流落街头,三个孩子过起了极为艰难的流浪生活。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内,最小的毛岸龙因患病无法医治不幸去世(另一种说法是失踪)。
大同幼稚园时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合影
毛岸英三兄弟来到上海最早进入的大同幼稚园,其实正是地下党组织开办的。其创始人就是有红色牧师之称的董建吾。在大同幼稚园解散之后,毛岸英三兄弟在上海的艰难生活,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三兄弟被董建吾收养,另一种说法则是三兄弟流落街头。但无论哪种说法,可以肯定的是,这几年期间,年幼的三兄弟生活都极为艰难。
事情的转机终于在1935年出现。当时,在129运动之后,由于抗战形势的极度严峻,蒋介石也被迫决定打通与陕北中共中央的联系通道。而蒋介石选择的则是他的大舅子、当时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经济委员会主席的宋子文。而宋子文则转而求助他的二姐宋庆龄。
宋庆龄一直与共产党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蒋介石的请求,宋庆龄并没有拒绝,并且推荐了董建吾担任信使。
董健吾
为何选择董健吾?一方面,董健吾与宋子文曾经是同学,俩人都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另一方面,董健吾明面上的身份是一个天主教牧师,而私下里的身份却是地下党员,早在1928年就加入了共产党,而且,他还曾是周总理领导的中央特科一员,是值得中央信任的老地下党员。
接受到委托之后,董健吾以中央财政部西北经济特派员的身份前往西安,并顺利见到了东北军统帅张学良。在张学良的帮助下,董健吾一路毫无波折的将信送到了延安,完成了国共沟通的任务。
此次送信,也是董健吾与张学良的第1次交集。完成送信后的第2年3月,由于董健吾再次奉命护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前往陕北,他又一次与张学良产生交集,也正是在这几次交流之中,张学良和董健吾逐渐熟悉起来,并建立了颇为不错的私人关系。
张学良
据说,有一次张学良一个宝贵的明代花瓶被赵四小姐打碎,偏偏这个明代花瓶还是张学良的心爱之物,因此张学良十分懊恼。董健吾得知这一情况之后,决定趁机交好张学良,他在汇报党组织同意之后,到上海亲自为他买了一套宋代瓷瓶送给了张学良,令张学良爱不释手。
正是由于张学良和董健吾关系密切,因此,在董健吾离开西安,张学良为董健吾践行之时,张学良曾问董健吾私人有什么要求。感觉机会难得,董建武趁机提出了“希望三个小学生能够前往苏联读书”的请求,而他说的三个小学生,除了其中一个是他的儿子之外,另两个正是他收养的毛岸青和毛岸英。
说出这样的要求之后,董健吾其实并没有抱太大希望,因为他知道,此时国际国内形势十分严峻,远在西安的张学良,很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顾及三个孩子的苏联留学问题。
毛岸英
然而,令董健吾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他返回上海后不久,他就接到了张学良的会面要求,原来,张学良已经来到上海,并决定履行对董健吾的承诺。张学良在一个法国酒吧见到了董健吾和当时上海党组织的负责人老李,告诉了他安排三个孩子留学苏联的方案,并给予了董健吾一张十万法郎的支票。
而张学良安排的带领三个孩子前往苏联的负责人,正是他的老部下、曾在吉林组织抗日自卫军的爱国将领李杜,而且,李杜的另一身份还是一名共产党员。
九一八事变之后,李杜曾在吉林组织吉林抗日自卫军与日寇作战,然而由于寡不敌众,李杜抗日自卫军最终被击败,李杜也被迫逃亡关内。但是,坚定抗日信念的李杜并不甘心失败,他念念不忘想返回东北抗战。
毛岸英和毛岸青
因此,李杜前往苏联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收集退往苏联境内的旧部,重振旗鼓,另一方面,也希望得到苏联在武器等方面的支持,从而方便他返回东北继续抗日。因此,李杜带三个孩子前往苏联,本身就是顺路捎带。
张学良安排李杜带领三个孩子前往苏联无疑十分合适。所以,获得张学良的支持之后,董健吾立刻将这一情况向党组织作了汇报,上海党组织也同意了毛岸英、毛岸青和他的儿子董寿祺随李杜前往苏联学习的计划。
获得党组织的认可之后,董健吾和李杜联系,并将毛岸英、毛岸青和他的儿子送到了李杜的住所。李杜本身就是上东北军的高级将领,因此,他在上海居住的条件十分优越,三个孩子,尤其是吃尽苦头的毛岸英两兄弟第1次过上了天堂般的日子,两人在花园洋房内享受了一个月左右富家子弟的生活。
旧上海
一个月之后,李杜在领到出国护照并获得法国领事馆签证之后,一行9人分别取得了化名前往法国,决定借道法国到达苏联。当时同行的,除了李杜和三个孩子之外,还有一名参谋、一名副官、一名俄文翻译和张学良部的一个师长,还有一个人则是秘书。
1936年6月的27日,李杜一行从上海出发,乘坐一艘法国游轮经香港、印度洋、地中海,历时一个多月最终到达法国马赛港。
到达法国本土后,李杜一行9个人又马不停蹄的到达法国首都巴黎,并租借了三间套房。然而,到达巴黎之后,几个人却并没有如想象的那样迅速前往苏联,而是在巴黎滞留了好几个月。因为,当时苏联正值S反期间,对于外国的侨民到苏联控制的十分严格,几个人迟迟得不到苏联的签证。
毛主席和毛岸英
最终,迫于无奈之下,李杜找到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巴黎出版的一家报纸《救国时报》,请求他们的帮助。《救国时报》的编辑部设法通知到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并请求为毛岸英等人发放入境签证。
辗转多道手续后,苏联驻法国领事馆的通知是:同意毛岸青、毛岸英两人入境,李杜及其随从,包括董健吾的孩子董寿奇都不被允许入境。
最终无奈之下,董寿琪返回上海,毛岸英和毛岸青在当时中共驻莫斯科共产国际副代表的带领下到达莫斯科,从此开始了两兄弟在苏联长达13年的学习和工作生涯。这期间,毛岸英还曾参加苏联卫国战争,加入苏联红军,在枪林弹雨的欧洲战场与纳粹德国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