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徐向前的儿子,25岁保送清华,47岁授少将,
时间:2021-01-08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徐向前将军是我国的开国名将,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徐向前将军可谓是虎父无犬子,他的儿子徐小岩21岁就子承父业,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徐小岩出生在烽烟扑朔的战争年代,那是1947年,解放战争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解放军的尚处于守势。徐向前将军每天忙于前线军务,连刚出生的儿子都没有空闲去看一眼。作为将军之子的徐小岩,从生下来就很少见到父亲。
建国之后,父亲徐向前元帅又忙于国家建设和军政事务,无暇照料教育年幼的徐小岩,只得将他送去寄宿学校——北京西山的八一小学。徐小岩从小就过着集体宿舍生活,锻炼了独立坚韧的品格,他做什么都不依赖别人。
在学校里,他接触到了各种知识,度过了阳光快乐的孩童时代。他向往着有一天能和父母一样,为祖国的革命建设添砖加瓦。尤其是父亲徐向前的优秀榜样,坚定了他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理想。
高中毕业以后,21岁的徐小岩递上了自己的参军申请。彼时正值新中国的海军草创,徐小岩便响应号召,主动要求去最需要人才,条件也是最艰苦的海军。
海军生涯对于徐小岩来说是一场极好的锻炼,从小就适用集体生活的他在军队中表现优异。25岁那年,凭借着他的突出表现,依照政策被保送至清华大学,作为"工农兵大学生"进行深造。
徐小岩选择的是计算机专业,这在那个年代是非常新鲜的。要知道,中国直到2000后才开始普及家用计算机,在徐小岩上大学的年代,就连研究计算机的中国人都很少见到计算机。作为最早一批国内研究计算机的科研人员,徐小岩和清华师生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中国的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是在苏联提供的图纸基础上制造的。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顶尖院校,也是中国最早开始研究计算机的机构之一。
徐小岩在一穷二白,技术匮乏的年代,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技术,和众多立志发展祖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学子一样,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缓和,中国与西方国家开始沟通接触。西方国家的计算机技术当时已经非常发达,我国要发展计算机技术需要一些专业人才前去取经。
徐小岩恰从清华大学毕业,意气风发,正准备做一番事业,于是他作为交流人才前往加拿大,学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并取得了计算机硕士学位。
学成归来后,徐小岩在国内从事起了汉字计算机的研发工作,为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徐小岩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副主任,负责重大军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工作。他在47岁时成为了少将,58岁时又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计算机领域,尤其是国防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对于国家安全与整体战略需要有重大影响,现代战争已经成为了高科技战争,其中计算机领域的对抗更是科技战争的风口浪尖。
为了计算机的发展,将军之子放弃了戎马生涯,投身于科技事业,正如无数志士仁人一样,将自己的满腔热血奉献给了大好河山。
中国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像徐小岩这样的高科技人才的助力,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一个个艰苦奋斗的人们的努力,是对发达国家的奋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