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将军称其为“万岁军”,抗美援朝中三十
时间:2021-09-01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1950年11月5日,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飞虎山阵地,迎来了极其惨烈的战斗。志愿军官兵与美韩联军狭路相逢,杀得难解难分。
这群前赴后继的战士们,在进入阵地数个小时后弹尽粮绝,不得不与美韩联军展开白刃战,这也是抗美援朝历史上的首次白刃战。顷刻之间,飞虎山阵地响起了一片厮杀声,刺刀撞击与捅进肉体的声音响彻山谷,这支被称为“万岁军”的部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那么,这支铁血的部队是如何炼成的呢?被称为万岁军的他们背后又有着怎样令人惊心动魄的故事?本期内容,将带您走进抗美援朝时期传奇的万岁军,为您讲述这支铁血部队的传奇与荣耀。
铁血团长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开始后,38军表现得非常不尽人意,造成了敌方第8师逃脱。在战后总结会上,彭德怀元帅非常愤怒地批评了38军军长梁兴初,整个38军也被贬的一无是处。要知道,这支部队在解放战争中可是大显身手过的,被批评的梁兴初既委屈又羞愧,这个刚强的男人流下了眼泪。
他忍不住与彭老总顶起了嘴,强调了38军112师335团在飞虎山的战役,这是志愿军第一次经历的攻坚战。此战虽然极为惨烈,但335团的战士们却显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与坚强,尤其是团长范天恩,更是带领战士们创下了志愿军纪录。这位铁血团长不仅使得自己在飞虎山战役中一战成名,更是奠定了38军铁血的本色,335团在后来被誉为“万岁军的旗帜”。
28岁的范天恩在接到飞虎山任务时,刚刚从熙川战斗中抽身,335团还未来得及喘息又奔赴战场。在粮食和武器都没有得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临危受命的范天恩率领部队逼近飞虎山,与美军的炮兵狭路相逢。当时美军以猛烈的炮火封锁前线,而韩国部队也借着炮火的掩护阻击,摆在335团面前的对手很是强大。
但即便是如此,范天恩还是没有丝毫退缩,下令不顾一切代价也要夺取阵地。335团的战士们前赴后继,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在炮火中前进,伤亡十分惨重。在抵达最前沿阵地的时候,我方部队的弹药也基本用光了,范天恩率领士兵与敌军展开白刃战,这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首次白刃战。
破釜沉舟的335团战士们一鼓作气,在一个回合之内就制服了韩国部队,占据了飞虎山的制高点。但他们深知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接下来还有一场恶战,美韩联军在稍作休整后势必会卷土重来。当时总部下达的命令是“诱敌深入”,范天恩明白哪怕是牺牲在飞虎山,也必须完成指挥部的这一战略目标。
第二天一早,美韩联军就气势汹汹地来到阵地前,对我方335团的驻守人员展开了疯狂的攻击。驻守阵地一夜的战士们水米未进,又面临着弹药短缺的劣势,只能采取“化整为零”的战术。范天恩下令战士们不许轻举妄动,只有当敌军接近阵地时,才利用为数不多的弹药对其进行还击,势必要保存实力等待大部队的到来。
在经历了地方的数次冲锋后,飞虎山阵地上的战士所剩无几,他们手上几乎没有任何弹药了。于是,副指导员带着一个团长来到范天恩的指挥部,请求他带领指战人员。范天恩在得知前线依旧在打仗后大怒,叱责指导员临阵脱逃,命令士兵将其绑起来枪毙。在团政委的阻拦下,范天恩才在请示后将这两人降为士兵,要求他们立刻到前线作战。
此次战斗一共持续了5天,335团在范天恩的带领下,打退了美韩联军的57次进攻,以全团伤亡700余人的代价,消灭、俘虏敌军超过1800人。335团在飞虎山阻击任务时的出色表现,不仅使得团长范天恩一战成名,还极大地震慑了美韩联军的指战人员。
在此后的松骨峰战役中,335团更是以极为悲壮的方式完成了阻击任务。在战斗结束后,作为指战员的梁兴初来到松骨峰打扫战场,他看着与敌人尸体纠缠在一起的我军烈士遗骸,难忍悲伤留下了眼泪。这样的一支部队、这样的一群战士,绝对不是彭老总口中的所说的“废物”。
由此,38军指挥员梁兴初在受到彭老总的批判后才觉得十分委屈,老总批评他可以,带连带战士们一起批评就不行。脾气火爆的梁兴初当场与老总顶嘴,他一边说着一边留下了泪水,这眼泪不是为他自己而流,而是为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士而流。
但梁初兴随后也严肃地检讨了自己,他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充分证明了什么叫知耻而后勇,将38军打造成了彭老总和毛主席口中的“万岁军”。
知耻后勇
第二次战役发生在寒冷的冬季,半岛恶劣的气候令很多人都难以忍受,38军的指挥部被设置在环境恶劣的矿洞中。考虑到38军在第一次战役时差强人意的表现,彭老总提出要亲自坐镇38军指挥部,但遭到了军事委员会的反对。于是,韩先楚将军被委派到38军指挥部,作为前线的指战员亲自坐镇。同时,志愿42军一开始被安排与38军联合作战,避免再度出现第一次战役时的状况。
38军的梁兴初接到指令后如坐针毡,他坚决不同意与42军联合作战,上报彭老总“对付川德,38军就够了”。彭老总在接到梁兴初的报告后非常震惊,他开始不同意38军单独行动的请求,但梁兴初立下了军令状,老总只好让他先试一试。
38军在第二次战役时的首要任务,就是炸毁交通要道武陵桥,以彻底截断川德敌军的退路。在考察了地形之后,梁兴初试探性地派出侦察科长张魁印,要求他带人深入敌军重兵把守的武陵桥,完成炸毁的任务。没想到张魁印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还告诉梁兴初,做好全歼敌人的准备。
张魁印与范天恩一样,在那一年都是28岁,他在此次任务之前就立下了数次奇功。在接到梁兴初的人物后,张魁印带领部队携带通讯设备出发,立刻前往敌军的阵地亨谷山,那里有一条非常荫蔽的小道,能够直通敌军的驻地。但在侦探小分队侦侦查后发现,这条小道被敌军发现且已封锁,他们必须另外找到新的路径。
在一番寻找之后,张魁印发现了山上的一个坡地,能够直接地到达敌人的驻地。这处坡地十分陡峭,一般人根本无法攀爬,所以敌人没有设置哨卡。喜出望外的张魁印趁着夜色登上山顶,然后与战士们顺着陡坡向下滑行,隐藏到茂密的植被当中。在他们抵达敌军前哨的时候,乌云遮住了皎洁的月光,天色暗淡看不清人影。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张魁印顺利地爬过铁丝网与战壕,带着士兵来到敌军阵营内部。
他将战士们分为数个纵队,命令他们倒背着枪分头行动,借着夜晚与丛林的掩护前往古城江渡口,武陵桥就在不远处。在奔袭20多公里后,战士们在古城江渡口集合,而当时的敌伪军正在酣睡之中。随着张魁印一声令下,如同神兵天降的志愿军战士对着敌军一通扫射,立刻就击毙了昏昏沉沉的敌军数十人。
从6名伪军俘虏的口中,张魁印得知这里附近驻扎着300多名伪军,不远处的水电站还有美军的一个团。经过一番奔袭后,张魁印巧妙地绕过了这些伪军和美军的所在地,在26日凌晨成功地炸毁了武陵桥,完成了38军指战员梁兴初交给他的任务。在指挥所收到电报的梁兴初,马上率领38军主力部队包围过来,将敌伪7师的部队一网打尽。
紧接着,38军又快速地向着美第9军的方向开进,成功地困住了这伙敌人。在嘎日岭,38军还与联合国军的土耳其旅狭路相逢,我方战士用刺刀狠狠地教训了他们。第二次战役中的38军可谓是扬眉吐气,单枪匹马击毙、俘虏敌军超过1.1万人,缴获各类火炮239门、汽车1500余辆,结结实实地打了个翻身仗。
永远的万岁军
梁兴初带领38军在第二次战役中的表现,令彭德怀元帅刮目相看,他在嘉奖令中写下了“第38军万岁”的句子。由此,“万岁军”这个称号就不胫而走,从此成为了38军的代名词。毛主席在收到前线的捷报后,也十分高兴地说道:“真不愧是万岁军!”
忍辱负重的梁初兴将军,在看到嘉奖令的时候,激动地流下了喜悦的泪水。这支人民的老部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充分地体现了不服输、不怕死的精神,38军的志愿军战士都是好样的,他们无愧于上级与人民的期待。在激烈悲壮的松骨峰战役中,战士们在一片火海中守住了阵地,与数万名敌人同归于尽。很多战士在牺牲的时候,手里还紧紧地握着武器,他们用血肉之躯换来了我军最后的胜利。
当时作为战地记者的魏巍与梁兴初一起来到战后的松骨峰,眼前的景象极大地震撼了他。魏巍看着这些伟大的战士的遗体,一边流泪一边做了详细的记录,在几个月回国后,他写下了那篇著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以真诚质朴的文字,记述了38军战士们在松骨峰战役的表现,称赞他们是“最可爱的人”。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这些牺牲的烈士的名字,都被他记在文章中,与千千万万个志愿军战士们一起,接受全国人民的缅怀与致敬。他们奋勇杀敌、不畏牺牲的精神,正是“万岁军”的精神,正是26万入朝志愿军战士与全体指战员的精神,是那个时代亿万中国人民的精神。
虽然“万岁军”往往用来指代志愿38军,但这样的“万岁军”有何止一个呢,这样的“万岁战士”又何止一个呢?入朝作战的所有志愿军部队都是“万岁军”,所有的战士都值得被赞为万岁,他们的精神正是中国人数千年来生生不息的最佳原因。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人民的部队万岁、正义的部队万岁、一切热爱和平反对外来侵略的国家与民族万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