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基数推动1—2月经济数据同比大增 消费、服务
时间:2021-04-20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在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下,1—2月主要经济指标同比表现强劲,但从剔除低基数因素的两年平均增速看,各项指标恢复仍不均衡。极具韧性的出口带动工业生产快速复苏,但投资、消费均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1—2月,中国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均增长30%以上,以美元计价出口增速更是增长超过60%。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3月15日国新办发布上表示,1—2月主要指标同比大幅增长,由经济稳定恢复、外部需求改善、就地过年以及去年同期低基数共同推动。
为剔除低基数影响,统计局计算各项指标的两年平均增速,即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刘爱华以工业增加值为例称,其两年平均仅增长8.1%,远低于1—2月同比增速35.1%,可见“低基数对同比增速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综合服务业生产指数、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两年平均增速来判断,“经济总体上仍处于恢复进程中”。
从生产端看,工业生产已超出疫情前水平。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1%,两年平均增长8.1%,超出疫情前2019年底6.9%增速。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工业增加值大增主要由异常强劲的出口拉动;就地过年政策下,大多数农民工在春节假期选择留在城市工作,生产经营活动比往年更早恢复,也支持工业增加值增速跃升。
相比工业生产,受社交限制等影响,服务业修复较慢,但也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1—2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1.1%,两年平均增长6.8%,基本达到2019年底水平。
从需求端看,出口表现强劲,延续去年6月以来由负转正、持续向好的态势。在低基数和外需回暖共同推动下,1—2月以美元计的中国出口同比增长60.6%,超出此前市场预测区间的上限;即使扣除低基数因素,出口增速仍然较高,较2019年同期增长39.8%,两年平均增速接近20%。
投资和消费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1—2月投资同比增长35%,然而两年平均仅增长1.7%。投资复苏疲弱主要受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拖累,其两年平均出现下降,降幅分别为1.6%、3.4%。
刘爱华表示,目前投资领域恢复较慢的是制造业投资,主要受企业投资能力和信心的恢复等影响,加上疫情防控压力仍在、外部环境比较复杂严峻,制造业投资恢复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投资开年表现平淡,应与1月疫情阶段性反弹,以及今年提前批专项债下达较晚有关。今年广义财政空间规模尚可,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规模达到3.65万亿元,后续固定资产投资如何演进,二季度是重要观察期。
相比之下,房地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两年平均增长7.6%。从先行指标看,郭磊指出,1-2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05%,两年平均增长11.0%,销售旺盛;而由于价格的上涨,销售额两年平均增长达22.3%;从投资端来看,可能由于金融条件偏紧等因素影响,土地购置增速略偏低;而新开工、施工、竣工均表现正常。
1—2月消费同比增长33.8%,两年平均增长3.2%,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其中,餐饮受局部疫情影响、消费潜力仍未完全释放,尽管1—2月同比增速高达68.9%,但两年平均下降2%;商品零售复苏有所加快,1—2月同比增长30.7%,两年平均增长3.8%。在就地过年政策影响下,1—2月城镇消费两年平均增长3.4%,而乡村消费两年平均增长1.3%,与前两年乡村消费快于城镇的态势相悖。
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较1月微升0.1个百分点至5.5%,但比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刘爱华称,这主要受春节因素和局部地区疫情影响,总体上没有改变从去年年初以来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的大趋势。
“经过一些技术处理后,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主要指标都处于恢复性增长进程中,但在恢复性进程中存在行业之间、领域之间不平衡的现象,如一些接触性、聚集性行业的消费和服务还没有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刘爱华表示,对目前整体经济的判断是,继续保持去年以来持续稳定恢复的态势。
郭磊同样指出,如果把2019年总量视为“潜在增长率”对应水平,1—2月恢复程度偏低的主要是消费和投资,两者分别相当于2019年水平的106%和103%,消费中的餐饮只相当于2019年水平的98%。而出口和工业已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133%和117%。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基调。陆挺认为,尽管1—2月经济指标同比增速强劲,但决策层非常了解基数效应的影响,应将兑现宏观政策“不急转弯”的承诺,预计今年不会上调或下调政策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