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囤房族”或消失,央媒定调楼市,这
时间:2021-02-01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我国到底有多少人买不起房子?对于这个敏感话题,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并不是个人收入太低,而是房价涨幅太快。如果按照全国均值来算,过去10年房价涨幅接近5倍,全国600个城市呈现两极分化,4个一线城市涨幅高达10倍也是意料之中,反观大多数小县城即使在城市群周边地区,也逃不掉房价水涨船高的结局。而在另一边请问老百姓收入又提高了多少呢?即使按照物价来算,2-4倍已经是市场天花板,仅从这一点来看,在某种程度上大家起点是一样的,但其增速早已决定最后的结局。
从宏观角度来看整个市场格局,你会发现存在一定周期性,甚至可以说是市场的延迟效应。简单来说,一二线城市作为楼市风向标,在庞大的住房需求支撑下,其就业、教育、衣食住行资源就显得很稀缺,而调控加码更是先行落地,例如房产税、公租房试点,若成效在意料之中,将会把整个模式复制其他城市,这就是为什么一线和三四线市场存在极大反差的原因?
基于这个底层逻辑,我们得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房价并不是不会下跌,更多的是拐点未到。或者说三四线城市房子才刚建好,难道房价会马上下跌吗?答案显然不是,楼市在经历多轮调控下,有些战略布局正在形成规模效应,例如集体建设用地审批权下发、旧改正式接棒。
本质上来说,楼市的发展靠的并不是现金流,更多的是信贷资源。例如从开发商层面,2020年50大开发商拿地超过2.59万亿,同比2019年上涨13.4%,而30家企业拿地超过300亿,部分城市土地市场达到新高。仅从这一点来看,也许各大企业手上现金流不足,但在借助信贷资源的情况下,依然有主动市场的能力。
俗话说船重难掉头,信贷资源在呈现主导作用前提下,前进动力充足,可一旦受到管控,其整体市场节奏将会受到冲击。而在这样关键的时刻,相关部门终于出手了,开始针对信贷资源甚至涉及到住房贷款进行约束。对此我不禁感叹,明年起,“囤房族”或消失,而市场潜移默化的改变正在佐证这个预测。
平心而论,做出这个判断并不是凭空捏造,如果要说更加直白的话,那就是高层定调楼市,其决心和力度值得大家
结合以上2点来看,对于囤房族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自身金融杠杆和变现周期。对于前者,在货币政策呈现中性前提下,央行不再降息降准,房贷业务升级可能性远远大于放松,其金融杠杆更多的还是高位运行。对于后者,随着市场横盘、购房者观望,按照现有市场行情来看,变现周期翻倍是大概率事件。
总的来说,未来楼市格局相对简单,一旦政策层面波及住房贷款业务,这将会是范围性折射,这对于后续有购房需求的人来说,并不是利好消息。例如银行、唐山市暂定第三套及以上贷款,也就是说囤房族想借着杠杆撬动多套房产无疑是异想天开,这无疑是断了他们的绝路。
其次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未来买房的拐点更多的是刚需政策,例如摇号买房、公租房排号等,最关键的是随着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确权进入正轨。毫不客气地说农村不一定比县城差,返乡置业的热潮再次被掀起也是有可能性的事情。退一万步来说,如果家里就业环境改善一点点,又有谁愿意远离家乡工作呢?
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这2类人要早做打算,这一点建议值得大家参考。一方面是仍在幻想炒房的人,客观来说自身金融杠杆就是第一道门槛,现在连买房都这么难,更不用说后续如何变现,想买一套房请准备2倍的现金流;另一方面是未来2年内有购房意愿的人,市场两极分化看似形势复杂,实则整体视野相对清晰,一线城市为第一阶梯、省会、长三角、珠三角等为第二阶梯,城市经济独特性凸显的城市为第三阶梯,根据自身经济实力认准目标,仅按照概率来讲,未来买房并不是太难。
上一篇:亚马逊和Facebook向员工发出安全警告:不要在公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