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宫斗的另一面:河南为啥有这么多食品“暴
时间:2021-09-03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来源:无冕财经
这个月,资本市场最大的瓜莫过于双汇帝国的“宫斗大戏”,简直是汉代“巫蛊之祸”和清代“九子夺嫡”的翻版。
“老皇帝”万隆独宠沈贵妃及二公主,将王皇后打入冷宫(漯河老家),驱逐长公主和驸马爷,又将太子万洪建贬为平民,改立二皇子为储君。“废太子”万洪建发布战斗檄文,历数暴君的滔天罪行。
其中有三条关键罪行:1、从员工持股的兴泰公司捞取50多亿港币,损人利己;2、把承诺授予管理团队的3.5亿股万洲国际股票占为己有;3、在国企改制时,通过不正当交易获利2亿美元,这笔钱没有交税。
吃瓜群众都惊呆了,随便搞搞就几十个亿,一个杀猪卖肉的河南食品行业暴发户为什么能赚这么多钱?
一、河南是“中国人的厨房”
其实,像万隆这样靠食品工业发家的土豪,在河南一抓一大把,数都数不清。根据最新的胡润百富榜,河南首富是专业养猪的秦英林(牧原股份),河南第六富是做冷冻水饺的陈泽民(三全食品),河南第九富就是万隆同志,河南第14富是搞厨房配送的李伟(千味央厨),河南第18富是做乳酸的张鹏(金丹科技),河南第20富是养猪的钱运鹏(秦英林的助手)。
你可能不知道,承载了无数人童年快乐的北京牌方便面,实际上产自河南。还有几个大爆款 “白象”、“豫竹”、“天方”、“科迪”,也是河南人做的。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17年中国总共生产了1103万吨方便面,河南一省就占了38%。
根但光吃方便面是不解馋的,我们还要来一根火腿肠。中国第一根火腿肠就是河南洛阳人生产的“春都火腿肠”,一经推出就火爆全国。于是河南各地都开始生产火腿肠,漯河肉联厂的万隆做起了“双汇火腿肠”,郑州肉联厂搞了“郑荣火腿肠”。时至今日,全国每生产2根火腿肠,就有1根来自河南。
如果你嫌方便面和火腿肠容易上火,那可以去超市速冻区转转。当你拿起三全水饺或思念汤圆时,就会发现它们的原产地还是河南。河南省商务厅厅长马健曾说过,河南生产了全国五分之三的汤圆和十分之七的速冻水饺。
马厅长忽略了一组数据,河南还生产了二分之一的辣条(可能是因为辣条的名声略差,不好意思说)。尤其是总部在漯河的卫龙辣条,几乎占据了全国所有商超和便利店。
河南省还是调味品的主要生产基地。莲花味精都吃过吧?当年可是全球第一大味精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43.4%。王守义十三香都用过吧?只要随便撒上一点点,就能让整道菜喷香四溢。
可以说,河南以一省之力承包了全国人民的饮食,堪称中国人的厨房。
那么,这座国人厨房,究竟是如何炼成的呢?
二、“中国厨房”是这么炼成的?
对食品工业来说,工业是末,农业才是本。而农业是靠天吃饭的,必须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
众所周知,从夏商到北宋,河南地区一直是农业王朝的中心地带。但鲜为人知的是,南宋以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黄河改道由淮河入海,河南就出现了“黄泛区”。每到夏雨季节,暴涨的黄河水就会冲出河道,彻底淹没两岸的麦田,导致河南农民颗粒无收。
除了水灾频繁外,河南地区还容易发生旱灾、蝗灾和瘟疫,冯小刚电影《1942》就深刻地反映了这一点。
直到建国以后,狂放不羁的黄河才被驯服。第一,政府加强了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护,导致黄河含沙量不断下降。第二,国家在黄河中上游修建了大量的水库,如三门峡水库,可以调水调沙。第三,河南省不断抬高和加固黄河堤坝,并定期清理河道中的淤泥。
这就是为什么今年河南省遭遇了千年难得一见的大暴雨,黄河的千里堤坝却无一处破防。
2009年,河南出现了特大旱情,107天无有效降雨,其中97天滴雨未下。当时有人以为中国会出现粮食危机。可他们严重低估了河南人的智慧和力量,通过一百多天的全民奋战,河南当年的夏粮不但没有减产,反而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
摆脱了水灾和旱灾的制约后,河南农业就开始腾飞,小麦总产量占全国的1/4还多,居全国第1位;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居全国第3位,占全国的1/10;油料作物产量居全国第1位,其中花生产量、万变产量均占全国第1位。水果产量居全国第7位,其中苹果产量居全国第3位;畜牧业总产值2425亿元,居全国第1位,占全国的8.2%。
说到农产品产量,我在这里补充一个冷知识:由于大部分省份粮食产出量都不如消费量,中国不能完全自给自足,2020年中国累计进口了14262.1万吨粮食。也就是说,如果河南等产粮大省出现粮食减产,就会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
但是光有农产品还不够,要发展食品工业,必须得建立标准化、现代化的工业生产线。那么,工业基础薄弱的河南是如何突破技术瓶颈的呢?
最简单粗暴的办法是砸钱买进口设备,当年洛阳肉联厂生产春都火腿肠用的设备就是从日本引进的,双汇的第一条冷鲜肉生产线是从欧洲引进的。
当营收规模到达了一定程度,很多厂家就开始谋求自主研发。比如双汇就建立了300多人的研发队伍,进行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10多项。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河南的加工食品总产量也就提了上来。这有了新的问题,河南全省人口不到1亿,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食品。
河南人明白,必须剩余的食品运到外省甚至外国去卖。还是那句老话,要致富先修路。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河南形成了通达全球的立体交通网络:货车从郑州出发,6小时内可到周边6省任何一个省会城市;郑州的圃田西站是中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火车站;河南还开通了“郑州-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线,建立了中欧货运“空中丝绸之路”。
在扫清气候、技术、交通、营销等障碍后,河南的食品工业总产值终于突破了万亿大关。这个成绩来之不易,你要知道,中国农业天赋最好的省是黑龙江(耕地面积全国第一,土壤肥力全国第一),但它的食品工业总产值只有3400亿元。
有些杠精可能会不屑一顾:食品工业又不是高精尖行业,做得再好又有什么用?你看看日本,几乎不搞农业和食品工业,不是照样成了发达国家吗?
这种想法实在太幼稚,完全不懂中国和日本的国情差别!
三、“中国厨房”的战略意义
首先,你有没有注意到,同样是发达国家,美国和日本的农产品价格相差很大?在美国超市里只要1美元就能拿到1磅(约等于1斤)五花肉,在日本超市里五花肉标价是每100克165日元,也就是说,日本的猪肉价是美国的7倍多。
▲日本某超市的猪肉柜。
美国的农产品和食品之所以相对便宜,是因为美国的国土面积非常辽阔,既有搞科技研发的硅谷、搞现代金融的纽约,也有遍布农场和加工厂的农业区,前者谋发展,后者保生存,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同样地,中国内部也需要搞分工合作,北京、长三角、珠三角负责搞科技创新、金融物流、现代服务等高端产业,河南、山东等省份则应优先发展农业和制造业。这样既能保证中国尽快突破“卡脖子”问题实现经济转型,又能保证普通市民可以获得物美价廉的食物。
其次,日本人实际上没有放弃农业和食品加工业。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人就一直在南美、东南亚国家买地种粮食,还收购了一批国外的农业公司,用各种方法控制农产品的生产源头。
实际上,中国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也借鉴了这种做法。2006年,中国以2400亿元收购了哈萨克斯坦的卡沙甘油田。
最后,日本不是一个主权完整的国家,它在军事安全上完全依靠美国,也就不怕美国人发动食品禁运。但中国是独立自主的大国,在和平时期我们可以去海外买粮食,一旦进入战争状态,美国很可能全面封锁中国。到那个时候,谁来解决14亿人的吃饭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河南人民点个赞,感谢他们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河南人有多尽责?哪怕是出现千年一遇的大暴雨,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逃命,而是要保住粮食和农田。一方面全省干部紧急驰援重灾区的粮储库点,守护国家战略储备粮;另一方面农业专家们现场指导农民进行排淤、消杀、追肥和补种工作,让农田尽快恢复正常。
所有的努力都是有回报的。8月17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粮食价格不会因河南暴雨灾害出现大幅上涨。
如果没有河南人的负重前行,哪来我们的岁月静好。
上一篇:个人参保300%档与60%档,缴费额有5倍之差,养老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