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价下跌、成交腰斩、房贷收紧…这几个城市的
时间:2021-09-03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来源:大碗楼市
楼市的中短期行情,有三大锚:
资金锚或者叫信贷锚、地价锚、供需锚或者叫量价锚。
这三大锚,深深影响着半年至一年的楼市起伏与房价涨跌——
信贷越宽松,资金涌入量越大,房价上涨的概率越大。
土拍越热,土地价格越高,倒逼房价上涨的可能性越高。
短期成交量越大,房价上涨动力越强。连续三个月以上的成交量上涨,就能大概率推起一波房价。
但是,下面我们即将谈到的几个城市——
它们的短期行情锚定物,已经被一一击碎。
未来一年,请避开这些城市。
浪催们,被收贷了。
5月份的时候,全国的一二线城市曾爆发过一轮二手停贷潮。
停贷的原因很简单——
上半年的房贷额度,不够用了。
受新出台的“涉房贷款集中管理制度”影响,很多城市都在5月份提前用完了上半年的全部房贷额度。
步入7月份之后,下半年的额度放出来了,房贷业务又陆续开展了。
但是,仅仅过去一个月——
四大一线城市,再次陆续停贷。
这一次,停贷潮从二手蔓延到新房。
上海多数银行,房贷的放款时间至少要排队到明年2-3月份。个别银行,二手房直接停贷。
深圳各大银行,房贷的放款时间至少要6-8个月。现在申请,放款时间至少要干到明年3月份。
广州的国有大行,房贷放款周期至少半年以上,商业银行的放款周期更长。
北京的放款周期最短,但至少也要3个月。
除了一线城市之外,这些二线城市还陷入了房贷涨息潮——
成都、佛山和南通,在一个月之内连续两次上调房贷利率;
杭州,从五月至今已经连续三次上调房贷利率,首套房利率已经干到了6%;
西安,首套利率从上浮15%,上调到上浮20%。二套从上浮20%,上调到上浮25%。
涨息不可怕,可怕的是涨息背后的问题——
涨息,意味着房贷额度不够了。
银行要用原本紧张的额度,再狠狠压榨一把利润率。
涨息的下一步,就是停贷。
历数那些已经停贷或暂缓放贷的一线城市,停贷之前,向来都是先涨息。
假如不出意外——
杭州、成都、佛山、西安这些城市,都将在两个月之内陆续烧干所有房贷额度,进入停贷潮。
为什么这些城市会陷入停贷潮?
大家可以去看看这些城市,基本上都是行情过热涨过头的小浪催。
上半年浪的过狠,花光了额度,下半年只要勒腰带了。
有人说,贷款收紧只是因为额度不够。延期放款,又不是彻底停贷。
怕个屁!
不不不,延期放款打断的是整个置换链条。
上述停贷或即将停贷的一线/准一线城市里,最大的支撑客是谁?
不是投资客,也不是刚进入城市的绝对刚需,而是规模庞大的改善置换客户。
根据上半年的楼市数据统计——
一线和准一线城市里,改善置换客户的比例已经达到一半以上。
这部分客户,靠的就是找到新买家,卖掉旧房子,等来银行放款,拿着钱以小换大和以旧换新。
现在动辄半年以上的放款周期,房子卖了,半年还拿不到钱,买不了新房,置换链条被打断了。
那么,未来半年——
停贷城市,大概率将暂时丢掉规模庞大的置换客户。
核心客户的丢失周期,将在半年以上。
请记住这些城市,上海/深圳/广州/杭州/西安/成都/佛山。
浪催们,成交腰斩了。
过去的两三个月,曾经行情过热的12个城市,陆续出台了二手房指导价。
深圳、广州、东莞、成都、西安、宁波、无锡、合肥、三亚、绍兴、衢州、金华……
关于二手房指导价的影响,我们已经讲了无数遍——
以限价新房的价格为参考,制定二手房指导价;
以远低于实际成交价的二手指导价,批复贷款;
强行提高二手房的首付比例,强行打断二手杠杆。
以此——
提高二手房交易门槛,冻结二手房流动性,倒逼二手房降价。
现在很多城市都已经陆续执行了两三个月,二手房交易被冻结了么,成交量降了么,价格跌了么?
来吧,展示!
下面这张图,是深圳二手房的成交量变化图——
自2月份出台指导价,成交量逐月腰斩式下跌。
迄今为止,已经从一年前的13000套/月跌倒不足2000套/月。
嗯,10年历史新低。
下面这张图,是成都二手房成交量变化图——
自5月份出台二手房指导价,成交量连续四个月下跌。
迄今为止,已经从一年前的10000套/月跌倒3000套/月。
嗯,跌幅70%。
下面这张图,是西安二手房成交量变化图——
指导价出台30天,二手房成交量从8000套跌到6000套。
嗯,一个月跌幅25%。
除此之外——
宁波二手房指导价出台满一个月,成交量从5600多套跌到4700套,跌幅接近20%。
以上城市的数据告诉我们——
二手房指导价,真真是个扼杀流动性的大杀器。
但凡执行一个月以上的城市,成交量起步都是20%的下跌。
最早执行二手房指导价的深圳和成都,成交量几乎腰斩。
接下来,轮到的就是刚刚落地的东莞、广州、无锡、合肥……
有人说,这也就是成交量的下跌,价格还没动呢。
嗯,别着急。
成交量下跌不可怕,可怕的是成交量下跌带来的影响——
量在价先。
连续性的成交量波动,一定能带来价格扰动。
连续三个月的成交量上涨,大概率会推动房价的上涨。
同样,连续三个月的成交量腰斩式下跌,大概率也会带来房价的回调和下跌。
那么,未来半年乃至一年——
出台二手房指导价的城市,二手房的量价都有下跌的风险。
请记住这些核心城市,深圳/广州/东莞/成都/西安/宁波/无锡/合肥。
浪催们,地价要跌。
这几天,出台第二轮土拍细则的城市越来越多。
很多城市的土拍细则,越来越有意思。
稳房价,终于开始拿土地开刀了——
杭州、广州、西安、深圳、合肥、南京和武汉,降低了溢价率。最高溢价率,不超过15%。
深圳的溢价率上限,从45%降低到15%;
杭州的溢价率上限,从20%降低到10%,部分地块降低到5%;
广州的溢价率上限,从45%降低到15%;
南京和合肥的溢价率上限,从30%降低到15%;
武汉和成都的溢价率上限,严控不超过15%。
不仅降低了溢价率,北京、深圳、合肥、西安、南京和成都还降低了起拍价。
北京的起拍价,从3万/平降低到2.7万/平,降幅8.32%;
深圳前海和龙华的起拍价降低了7000元/平,光明的起拍价降低了4000元/平,龙岗的起拍价降低了2000-3000元/平。
不仅降低了溢价率和起拍价,成都、杭州、南京、合肥和西安还取消了变相抬地价的“竞配建”。
成都部分地块取消竞配建,采用竞品质。碰到溢价率上限后,谁的方案品质高,谁拿地;
杭州大部分地块也取消了竞自持,采用摇号。谁的运气好,谁拿地。
合肥、南京和西安也取消了竞配建和竞自持,或摇号或竞品质。
降低了溢价率上限,就降低了地价的天花板;
降低了起拍价,就降低了地价的最低基础;
取消了竞配建,就再也无法变相抬地价。
三项土拍政策同时落地的城市,地价下跌已经是确定性事件。
地价下跌不可怕,可怕的是地价下跌带来的影响——
深深锚定房价上涨基础的土地锚,不稳了。
占房价成本70%的地价跌了,新房限价也跌了。新入市的新房整体价格,也必然下跌。
那么,未来一年——
取消竞配建/降低溢价率/降低起拍价的城市,新入市的新房价格大概率没有上涨可能。
请记住这些城市,深圳、广州、成都、西安、合肥、南京。
一个城市的长期房价,由三部分构成——
产业基础、人口基础和配套基础。
一个城市的短期房价,也由三部分构成——
信贷、成交和地价。
信贷,锚定的是流动速率;成交,锚定的是供需基础;地价,锚定的是成本基础。
这是决定一个城市房价短期涨跌的三大锚。
这三大锚,单独一个出问题,我们都没办法说这个城市的楼市要凉。
但如果这三大锚都被击碎了,那我们基本可以断定——
这个城市的房价,大概率要跌,要回调!
而以上我们所多次提到的那些城市,他们的三大锚都出了问题——
房贷额度打完了,动辄都是半年以上的放款周期,带来的是置换流动速度的降低。
成交量被二手房指导价击垮了,动辄都是20%的单月跌幅,带来的是市场信心的萎靡和成交价格的探底。
地价被低溢价率、低起拍价和竞配建取消击垮了,动辄都是10%以上的地价下跌,带来的是新房价格的回调。
二手房不好卖,卖掉了还回不了款,想买新房,地价还在陆续下跌……
面对这样的市场,房价回调几乎是必然。
来来来,让我们记住这些三大锚都被击碎的城市——
深圳/广州/杭州/东莞/成都/西安/合肥/南京/宁波。
我承认,这些城市全都是好城市。
站在长周期上来看,要产业基础有产业基础,要人口基础有人口基础,要配套基础有配套基础。他们大概率还会在跌宕中稳步上行。
但是,我想说的是——
站在短周期上来看,他们触顶了,他们要回调了,他们恰恰就进入了跌宕周期的跌里。
这些城市,唯一值得买的就是核心区的那些倒挂新盘。
这些城市,最不值得买的就是前提跳涨过高的二手房和二手学区。
请记住这些城市,也请把此文转发给身边仍想在这些城市买房的朋友,提醒他们这个短期的风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