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原子弹试爆前周总理问张爱萍:万一不响
时间:2021-09-02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1964年10月16日15时,随着一声巨响,罗布泊上空升起一片蘑菇云,蘑菇云下的所有石头都熔化成液体。身在六十公里以外的张爱萍惊呆了,四分钟后他才回过神来,他拿起电话向周总理报告:“成功了!”
周总理也沉默了一会,问:“是不是真的核爆炸?”
张爱萍又是一阵沉默,然后说:“应该是的。”
的确,在此之前,谁也没见过原子弹爆炸,难道蘑菇云就是原子弹爆炸吗?谁也不敢确定。但为了这一天,张爱萍已经埋头苦干了30年。
“争气弹”1959年至1961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的吃饭成问题。对国防事业而言,更严重的是1960年,苏联突然撤走专家,撕毁协议,中国核工业遭受重创。
天灾加上人祸,原子弹还要不要继续搞下去,在当时出现了分歧。刘少奇指示:先不忙下结论,调查一下,把原子能工业的基本情况搞清楚了再确定。
张爱萍
这个任务交给了时任总参副总长、国防科委副主任的张爱萍,张爱萍接到这个任务也是一头雾水,他说:“我知道山药蛋,不懂原子弹。”
实际上当时大家都不懂,陈老总说:“不懂你不会学?谁是一生下来就会的?”
元帅都这么说了,张爱萍自然不敢马虎。他立即找到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朱光亚,向他请教。在了解原子弹基本常识后,他立即行动,展开调查,一个月后一份内容扎实的报告送到了邓小平的桌上。邓小平批示后上报了毛主席。
报告中列举了研制原子弹所有的人力物力,比如需要多少钢铁,多少二氧化铀,多少设备,需要哪些专家,哪些部门配合等等,并预计了原子弹的试爆时间是1964年。
报告非常翔实,但当时困难确实不少,直到1962年10月19日,刘少奇指示:
导弹和原子弹都需要中央有一个专门机构来抓,做组织工作、协调工作,下命令的工作。这两弹要搞个小的机构,不这样抓,这里一拖,那里一拖,时间过去了。
刘少奇
刘少奇的话无疑是切中要害了,而真正落实刘少奇指示的是罗瑞卿。就在刘少奇指示十天后,罗瑞卿向毛主席及中央提交了一份报告,提出了“在中央直接领导下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
很快毛主席批示:“同意。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事。”
就这样“专委会”成立了,周恩来任专委主任,张爱萍任中国第一次核试验总指挥。
这意味着中国离原子弹试爆又近了一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苏联的毁约反倒加速了这一进程。
留给中国的时间不多了美苏等超级大国之间的禁核协议正在加紧拟订中,中国必须抢先一步。
1955年,地质队发现第一批铀矿,1960年开采出第一批铀矿石。而后两年即生产出第一批合格的重铀酸胺和二氧化铀产品。不久,高浓缩铀产品生产出来。
这就为原子弹试爆奠定了基础,对第一颗原子弹有一个雅号“邱小姐”,很显然这是一个秘密代号。
周总理
对于保密工作,周总理要求很严的。据张爱萍回忆,周总理谈工作,如果交代要保密,临走时,就一定要你把口袋都翻出来,看有没有做记录,有就当面撕掉。
但为什么要称“邱小姐”呢?因为第一颗原子弹放在塔架上,形状像球,谐音就是“邱”。第二颗要空投,才能成爆炸状,试爆前有一个程序就是插雷管,代号就是梳辫子。
1963年5月开始,缩小尺寸的分解爆炸获得成功。年底,聚合爆轰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技术难关已经攻克。
1964年6月6日,原子弹一比一模型爆轰圆满成功。
与此同步进行的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基地的机场、道路、通讯也已经建设完毕。
一切准备工作已经结束,就等一声令下。
见证奇迹的时刻罗布泊就是这样的死亡之海,很快在这里就要见证奇迹,一声巨响之后,这里的一切都化为灰烬。
罗布泊
就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作为这次试验总指挥的张爱萍心里特别紧张,比打仗还紧张。退休后的张爱萍说:“偶尔想起来还会紧张。所以,我想都不去想它。”
但什么时候爆,张爱萍说了不算,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足以证明中国人志气的时机。
9月21日,周总理致信毛主席:“……急需待主席回后,当面报告,以便中央早做决定。”
第二天,中央开会,做出了“早炸”的指示。
9月23日,周总理召开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仅有十一人:周恩来、贺龙、陈毅、张爱萍等。周总理指示:不应该知道的人就不要让他知道,要实施封锁。
的确参加试爆的有上万人,如果提前透露试爆时间,消息很容易就泄露了。
周总理对张爱萍交代说:准备好了,打个电话给我们,不要说具体时间,就说20日之前,我们就知道了。要用有线电报,要加密……。
最后,周总理问:“万一不响,今年能再做一个吗?”
张爱萍答:“要隔两三个月。”
周总理说:“只好待明年了。不响外面也不会知道,也要准备不响……”
但历史见证了这一奇迹。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试爆成功。
毛主席接到试爆成功的消息,指出:要查清是不是真的核爆炸,国外不相信怎么办?
但现场所有的人看见那团火球,眼见为实,相信这就是真的。
两个小时后,张爱萍签发了一份经众多专家检测认定: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威力,估计在两万吨梯恩梯当量以上。
从此,中国站立起来了。
1970年,美苏《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正式生效,中国赶到了这个时间之前,成为了拥有核力量的国家。
对此,张爱萍的理解是:“原子弹不是武器,可能永远都不会用到它的。它只是一种精神,中华民族志强不息的精神!”
“如果倒了这种精神,就只好去乞讨了。”
下一篇:没有了